思前……
房委會分拆出售商業資產,並不是一宗「商業活動」,是涉及影響二百多萬公屋居民的日常生活、數以萬計公屋小商戶的搵食出路,與及三百億公帑運用的問題。事件的性質,是民間對政府近年來急速推行私有化政策的一個警號!
事件中,從董建華到特區政府、以至政黨政客到立法議會,在議定這次出售房委會資產一事,好大喜功、無能失職;從財經法律專家到傳媒機器、以至市場大鱷到小股民,趨炎附勢,唯利是圖。管治失效、經濟不景、貧富懸殊…但這都是表象,是次要的;問題的本質,是我們整個社會體制出現問題,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出了問題!
……如果政治問題是香港社會內部發展的桎梏,是小氣候,那麼氾濫全球的「新自由主義」,卻是大氣候,為資本全球化提供理論基礎,為跨國資本進入發展中國家鋪路,「小政府、大市場」的管治意識形態、將公共資產私有化及公共服務私營化,不過是一種實踐的策略。這種意識,無聲無色滲透到我們社會體制運作之中,主宰我們生活每一個層面,上至權貴,下及庶民。正是這種大氣候、小氣候的結合,成為香港「官商勾結」、「拜金主義」和「威權政治」的溫床。難道這是換了一個董建華就能解決的問題嗎?
「領匯事件」不因終審法院的判決而劃上一個句號。它是利刄,戮破香港殖民威權政治這毒瘡;它是號角,喚醒民眾對全球資本與國家勾結的警覺。我們必須立刻行動,釐清公共服務和資產私有化背後的意識形態及其歷史脈絡,認真思考未來的方向。前路迷嶂、意見紛紜,是透過持續的社會運動,深入改造社會體制和權力關係,讓公眾進入決策過程,開闊民主政治的空間,落實人民民主的參與;還是自創一場公民革命,在具體生活中寸土必爭,摧毀跨國資本建構的「慾望之城」,集體反抗官商勾結對我們全方位生活所下的魔咒?在抗衡全球化的霸權論述及人民主體自覺的實踐,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想後……
年近七十歲的盧少蘭婆婆無懼風浪,獨力掀起「反公共資產私有化」運動的波瀾,揭開了香港社會運動新的一頁。
今天,香港社運才斗膽挑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霸權,批判「市場神話」教條,以致否定專制後殖民地政府統治!反「公共資產私有化」運動之所以「離經叛道」,在於它敢於站在基層社群的立場,直面社會矛盾,不畏社會保守勢力反撲,從而挑戰右派核心價值,反抗被資本操縱的香港後殖民政府!
匆匆三十載,歷史蹣跚,香港社運終於覓回根源,再次定下反資、反殖的航向。「反殖」,本質就是一場人民自主的社運;「去殖」與「回歸」相比,自有其更遠大的民主文化抗爭。而「反私有化」,則更是當今反全球資本一體化的一環。參與其中,所須不僅是勇氣,更該具備百折不撓的堅毅。
香港貧富懸殊,弱肉強食,處處見證著階級矛盾和社會分化。如今,大家面對偽裝開明的專制政府,與披著「無形之手」狼皮的市場共舞。要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運動,就不得不闖出中產階級議會民主的窄巷,深入民間,重新召喚那個屬於草根的人民自主運動。
任重而道遠,我輩渺小如斯,睏乏如斯,今日,且讓我們挽起衣袖,就在「反私有化」的座標再啟新航,以竟前人之大志!
第一章 領匯篇:敲佢個老虎頭
- 兩間餘一卒:盧少蘭的深情獨白 司徒薇
- 殺雞取卵 :小商戶搵食艱難 何俊傑
- 此路不通 :當政治不正確 梁國雄、陳偉業、鄭經翰
- 司法覆核 :法庭不是市場的奴隸 何俊仁
- 埋身接觸 :我撩牙等個腦清醒啫 羅偉光
- 鏡頭內外 :當傳媒變成判官 王岸然
- 公私不分 :除了「私有化」公眾就沒有出路嗎 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
第二章 案例篇:
- 領匯樂與怒:賣斷產權的私有化 黎則奮
- 誰得誰失 :公產私有化 誰得益 如何得益 張炳良
- 機不可失 :香港機場私有化須擱置 羅祥國
- 民主倒退 :台灣國有事業的私營化過程 張晉芬
- 拍賣國家 :英國的戴卓爾主義 陳敬慈
- 3%的未來 :美國社會保障私有化改革的論爭 蕭裕均
- 繁榮何價 :澳洲公共資產私有化經驗 陶君行
第三章 反思篇:
- 思潮:論公共服務和資產私有化的意識形態 潘 毅
- 概念:公共服務和資產私有化的謎思 陸德泉
- 論述:中產階級的向左走、向右轉 羅永生
- 經濟:誰破壞誰的營商環境 許寶強
- 社會:公屋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公開秘密 陳允中
- 政治:私營化欠缺民間的討論 陳婉嫻
- 文化:自由的消費者──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梁文道
- 批判:從私有化革命到公民起革命 文思慧
Comments Closed